业内人士分析,棉籽入冬降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受国际国内棉业产销、贸易的行情实质没有发生根本逆转影响,行业定价以购销平衡、利益保障为主要依据,“择降”、“慎涨”更是心理求稳的基础动机;二是随着棉花现货价格的回落,棉籽价下跌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棉纤维与棉籽作为棉花合体,价格涨跌,命运等同,不像棉花同棉纱的市场行情不尽等律;三是入冬后成熟采收的棉花加工出的棉籽品质降幅较大,使得棉籽的价值顺降,所以从秋末冬初起籽棉与棉籽降价势所必然。
而棉副产品恰恰在冬季处在采供备货的关键时段。如食用油市场,10-12月正是生产加工,市场备货迎接春节市场的档口期,此时棉籽作为主要榨油品种,价格不可能下跌;再如棉粕,冬季正是饲料企业组织入库以备早春开车的关键期,趁着上游供粕充足,加上下游饲料需求处于冬眠淡季,大多数以消耗粕类、杂粮为主的饲料厂大量购进粕粮等主辅原料,其流通旺季,也正是价格坚挺的日子。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深冬逐渐到来和春季为期不远,饲料市场对棉副原料中较好期别的产品也将大量采购进库且会在元旦后陆续投入生产,在冬季籽棉加工的棉籽、棉副产品进入市场,连同棉副采购峰期的下行,棉副行情通常会出现预料中的回调,当然,“实时行情实时景”,在棉市变幻难测的新形势下,棉副行情真正的走势怎样,如同这变幻多端的棉市一样,只能由广大业内同仁观察把握。